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联丰优配
①
②
③
范旭辉 张杨青联丰优配
今年夏天,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席卷全国银幕。影片中,4个无名小妖怪充满荒诞与热血的取经之路打动了无数观众。沿途诸多场景的原型地均取自山西,永安禅寺、碛口古镇、晋祠……饱经沧桑的历史古建为影片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大西、张大、郑太等高铁的开通运营,山西路网布局日益完善,11个地级市实现了动车开行全覆盖,构建起纵贯南北、横连京冀、辐射全国的客运通道。发达的铁路网将散落于三晋大地的历史古建串珠成链。让我们乘高铁去山西,共赏这被岁月精心雕琢的古建长卷,触摸千年文明的温度与脉络。
永安禅寺
影片中,被老鼠精霸占的寺庙,原型便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的永安禅寺。乘高铁到大同南站,换乘公交车,可抵达永安禅寺。这座古刹始建于金代,元代经历大规模重建,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元代建筑群。其核心建筑传法正宗殿堪称古建艺术的活化石。殿宇两侧山墙上,元代住持月溪和尚手书的“庄严”二字气势磅礴,笔锋如刀削斧凿,历经700年风雨仍清晰可辨。更令人惊叹的是殿内180余平方米的满堂壁画,画师以“沥粉贴金”技法勾勒出800多个形象各异的人物,从帝王将相到飞天神女,或庄严肃穆,或轻盈灵动。影片中隐约可见的壁画残片与榜书痕迹,既保留了永安禅寺的历史肌理,又通过奇幻叙事让观众感受到历史遗存与想象世界碰撞出的神秘韵味。
碛口古镇
当小妖怪们降伏老鼠精后,村民们敲锣打鼓为他们送行。银幕上荒村古道、窑洞民居与蜿蜒黄河交织的画面,精准复刻了碛口古镇的风貌。从吕梁站出站后,乘公交车换景区班车或者乘出租车可到达碛口古镇。
碛口古镇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碛口因黄河第二大险滩“大同碛”而得名,黄河水流到此因礁石阻隔变得湍急,上行船只需在此卸货转陆运,下行船只也需在此休整,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明清,这里是晋商活动的重要商埠,鼎盛时期,每日往来船只多达150艘,商贾云集、货栈林立,有“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电影里,黄土高原的沟壑、明清石板路、依山而建的院落群,不仅是古镇沧桑岁月的视觉印记,更将晋商文化的繁盛与黄河文明的厚重娓娓道来。
晋祠
电影中,晋祠水镜台的轮廓形象被创造性转化为小妖怪们途经的神秘庙宇。荒草掩映的双圆窗、斑驳褪色的“水镜台”匾额与悬瓮山背景相交织,复刻出晋祠古建筑群的沧桑美感。乘高铁到达太原南站,再乘公交车或出租车可前往晋祠水镜台。
晋祠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的悬瓮山麓,其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重建与扩建。水镜台位于晋祠核心建筑区,集殿、台、楼、阁于一体,是晋祠文化的核心符号。水镜台东部高悬“三晋名泉”巨匾,呼应难老泉作为晋水源头、千年来滋养晋地农耕文明的底蕴;西部卷棚顶戏台的檐角,“姜尚垂钓”“文王求贤”彩绘栩栩如生。戏台前方两侧下方埋有八口大缸,两两相扣,构成瓮形扩音系统,借助声学共振放大戏文声浪,尽显古人智慧。
作为“中国古建筑的宝库”,山西除了永安禅寺、碛口古镇和晋祠外,还有众多古建奇观。它们是山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等待游客乘高铁前来打卡,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图①上为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剧照,下为永安禅寺实景图。
图②上为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剧照,下为碛口古镇实景图。
图③上为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剧照,下为晋祠水镜台实景图。
贾 宁 供图联丰优配
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