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牛股,流传着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至理名言。这句话道出了人生际遇的珍贵与难得。回溯历史长河,我们能看到许多动人的知音故事:俞伯牙为知音钟子期摔琴绝弦,李白笔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厚情谊。在民间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常能听到生逢贵人的感慨。这些都在诉说着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世间千里马常有,而能识千里马的伯乐却难寻。正如古人所言: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才与机遇的辩证关系。
说到山西,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两黑两白:乌黑的煤炭和陈醋,雪白的面食和杏花村的美酒。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片黄土地还孕育出了一位从贫瘠山沟走出的国家领导人——陈永贵副总理。上世纪六十年代,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这是1963年毛主席发出的重要指示,完整表述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在这一号召下,诞生了举世瞩目的红旗渠等伟大工程。而大寨,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庄,就此登上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舞台。
展开剩余65%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的太行山区,能从一个贫瘠的山村成长为全国农业的标杆,其成功绝非偶然。当时的虎头山寸草不生,大寨女子想方设法外嫁,外人却不愿与当地人结亲。在陈永贵书记的带领下,村民们肩挑手扛,开山造林,修建梯田,兴修水利,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困境。到六十年代,大寨粮食亩产已达千斤,成为全国农业典范。在这场改天换地的奋斗中,还涌现出了铁娘子郭凤莲这样的巾帼英雄,她们以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豪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英雄的成长离不开伯乐的慧眼。陈永贵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引路人——大寨首任党支部书记贾进财。这位生于清末的贫苦农民,幼年丧母,寄人篱下金牛股,却磨炼出超乎常人的坚韧品格。土改后,他凭借踏实肯干被推举为农教会主席。正是他发现了陈永贵的才能,主动让贤,推荐其入党并担任书记,开启了大寨的传奇。贾进财的让贤之举,体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退位后的贾进财回归基层,像当代愚公一样默默开山凿石。1963年大寨遭遇特大洪水,年近花甲的他主动承担起采石重任。可以说,大寨的每道石坝都凝聚着他的汗水。1965年周总理亲切称他为老英雄,次年他更受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当有人建议他为自己立碑传世时,这位朴实的老党员只是憨厚一笑:大寨的新农村、梯田、石坝,都会记得我。1996年,90岁高龄的贾进财与世长辞,按照遗愿安葬在虎头山上,与陈永贵墓相距仅20米。这对改变大寨命运的战友,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守护着他们深爱的这片热土。
贾进财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精神。他四次获得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却始终保持着农民本色。在大寨的发展史上,如果说陈永贵是一号人物,郭凤莲是二号人物,那么甘居幕后的贾进财,无疑是大寨当之无愧的零号人物。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伟大往往孕育于平凡,真正的英雄不需要纪念碑,因为他们早已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人民心中。
发布于:天津市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